《美的濫用》:美何時從藝術的王座之上緩緩走下?

GSHTL
Jan 3, 2024

--

亞瑟.丹托的《美的濫用》

對於藝術有興趣者,多少會在如北美、忠泰、當代等,指標性的現當代藝術場所,觀察到美術館正在“博物館化”或“人類學化”:策展論述中,提到的往往不是藝術品的審美價值;而更多是對歷史、政治、科技與文化議題,進行倡議式的論述。而本書的作者分析美學家亞瑟.丹托(Arthur Danto),在更高的層面上,追問了這個問題:「美是何時、如何從藝術當中被褫奪權力的?」

在西方歷史上談論到美(beauty),可以回溯到希臘時期,而美學(Aesthetic)進入到現代哲學的視野中,嚴格來說則是在康德;儘管是鮑姆嘉登先使用這個詞,即一門感官要素如何按法則綜合起來的科學。與美學相關的,則有修謨對於「品味(taste)」的討論。

對於啟蒙哲人來說,美或者審美指的都不是最直接的感官愉悅。修謨認為品味作為一種判斷而非感受,是可以透過教育鍛鍊的文化感知。而康德則著名的將藝術視為通往道德認識的過渡與啟發,從中有許多的原則是相似的:譬如非自利的、作為最終目的而為其自身的。

丹托另外特別對黑格爾美學進行詮釋:藝術之美之所以優於自然之美,在於它是人類精神所再生,屬於心智而非自然的產物。我沒有讀過黑格爾的《美學》,無法妄加解釋,但按照《精神現象學》的態度,黑格爾可能也把藝術視為精神在自身的發展中,自我認識所需要的環節。由於這個功能,丹托也提到黑格爾認為藝術終將退出歷史,讓位給哲學與宗教來達成更高的自我認識。

這種「藝術-美-道德教化」的掛鉤,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的哲學家如摩爾、維根斯坦都還保持著。而將這條鎖鏈徹底斬斷的事件,則是兩次世界大戰。

達達主義的標誌性人物Hugo Ball及其演出。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

要是把當時的文藝領域做個並列展示:達達主義、無調性或甚至噪音音樂、荒謬劇場……諸如此類的前衛實踐,似乎都在呼應卡謬所言,即在我與世界之間,永遠有無法解決的荒謬。

當世界被戰爭所蹂躪,而藝術家繼續生產與談論美時,這是什麼景象?大概就是不知亡國恨的商女仍然為娛樂而唱一樣。而具備自知或良知的藝術家,自然無法再用相同的心態創作,因為這個荒謬的世界不再值得美的事物。

由此,美就在創作中,也在哲學理論中,與藝術切割開來。美原是藝術教化眾人的核心,現在卻成了美化、粉飾真實的遮羞布,猶如為入殮的死者上最華麗的妝,恰好成了最不道德的事物。如何重新揭示殘酷而逼人不可言語的真實,對人的生活及其形象進行反思,就成為戰後藝術的目的。這也是丹托重新定義於藝術品內部的「內在美」,與過去「承載著美」的藝術品不同。

在杜象的《噴泉》登場於藝術史之際,有一種為其辯護的方式,是指出那個倒放的小便斗仍然是“美”的,只要看看那陶瓷材質的現代設計……而丹托卻認為任何能說《噴泉》美者,都不夠誠實。畢竟這根本與日常用品無法區分,而小便斗也沒什麼值得被視作美的。反而,若不先誠實地接受其經驗為醜,就無法理解杜象崩解傳統審美語彙的企圖。

當然,這就使藝術與美失去邏輯關係:藝術仍然可以美,但也可以是不美的,或是醜的。可以是違反直覺與品味,而令人厭惡的。但這並沒有真的違反所有啟蒙時代的精神:丹托確實認為藝術仍如黑格爾所說,是人得以自我認識的精神產物,它仍然透過感知來傳達觀概念與意義,只是它變得更加激進。而這比起希臘式均衡的「美」,更加接近襲捲與超越人類經驗的「崇高」(但仍與康德的意思非常不同,丹托確實有公認“特殊”的詮釋方式),帶來超越人所能構思範疇之物而引發敬畏與驚嘆,甚至引起困惑、排斥、愧疚與荒誕,那些過往藝術不曾給予的。而這在丹托看來,是一項成就。

林纓的《越戰紀念碑》(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thepaper.cn/newsDetail_forward_9846078

由此,這也才使美術館內藝術實踐的動機與形式日趨異質,甚至開始將藝術視為傳遞文化知識的手段。儘管如此,丹托也並非對這個趨勢全盤揭受:藝術仍然有自己的手法與媒材的特殊理解,而自成獨立的結構與張力。將關於某文化的資料、影像或敘事一字排開給大眾觀看,可能很有文化上的意義,但這不達藝術的標準。除非這些素材被重新以特殊的手法處理,脫離其原有的功能,以更整體的方式在感覺中呈現。而美術館仍與博物館有別。

我想丹托到最後仍然是帶著矛盾的:他仍認為美是人類生活所必要之物,畢竟沒有美,世界將徒留可憎。美雖然不再是藝術的必要條件,卻仍然是人類判斷,或者是更進一步「回應」世界的重要方式。而將作品的意義,略帶偷換概念嫌疑的稱為「內在的美」也是在暗示:儘管這些型態新穎的藝術已經接近某種猜謎、腦筋急轉彎、甚至笑話的弔詭形式,但它仍然是嚴肅、深邃而神聖之物。

--

--

GSHTL

Nothing less than a thinker. | NYCU Philosophy of Mind and Cognition | NCCU Philosophy